2023年7月1日,第19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的四场圆桌分享环节中,公共管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四个核心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圆桌分享第一场: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管理篇章
圆桌分享第一场由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肖滨教授主持,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公共管理篇章”。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唐任伍教授认为,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变革对中国式现代化非常重要。他认为科技革命、欲望变化、国家使命的变革是推动公共管理变革的主要动力。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公共管理的篇章离不开公共管理学知识的成长,这个过程中,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学者推动了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运用,为今天公共管理知识的自主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朱正威教授指出,我们面对学科和时代的变化、国家发展的变化,要用开放和对话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两岸四地公共管理研讨会为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重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需要通过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和建设,来更加使两岸四地乃至为跟海外全球的对话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为对话和交流创造新的局面。中国人民大学亚洲bet356体育倪星教授认为,需要从治理的逻辑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英美、东亚、东欧的现代化模式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的治理逻辑有三个阶段,分别为继承、转换和创新。在这三个阶段,中国形成了有力政党、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通过要素的传承,关系的重塑,最终实现了功能的超越,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公共管理的新篇章。天津大学亚洲bet356体育院长傅利平教授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公共管理的共性与特性问题切入,指出公共管理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平衡好共性与特性的关系,公共管理自主性知识要更多体现中国特色。最后,肖滨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国家的重大课题,而公共管理学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使命重大。
圆桌分享第二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提升
圆桌分享第二场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高小平研究员主持,议题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提升”。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张雷教授认为,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内涵提升首先要有高远的发展目标以及要有世界眼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学科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其次,公共管理研究要从细微处做起,做行走中的学问,了解最鲜活的公共管理实践;最后,只有将高远的发展目标和从细微处做起的学问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水平。浙江大学亚洲bet356体育院长赵志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的知识体系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化知识,理解公共管理的自主知识体系,要用自主性去贡献相关人类知识的普适性,在公共管理领域做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大有可为。一是要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二是要提炼自主探索中的成功经验。三是要做创新型、引导型实践的分析跟讨论。中国人民大学亚洲bet356体育何艳玲教授从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公共管理自主性知识体系构建的未来发展进路。第一,所有的知识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的并且被认同的,而且可能是被不断的去更新的。知识和理论本身就具有鲜活性、生动性以及在人类历史上可能的共鸣性。第二,自主性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以中国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要把中国作为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真问题。第三,自主性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增强知识的力度、强度以及它的韧度,这是提升公共管理研究品质和做有品质研究的核心所在。香港大学陈汉宣教授首先以中国的公民制度为例,分析了如何去构思公民的自治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公共管理要向外宣传中国知识和中国实践。其次,陈教授指出,年轻学者要善于运用中国本土的数据,做好中国研究,跟国外的经验做比较。高小平研究员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出发,借用古代中国“黄帝四经”的内容,从“方法”“实践”“格言”“道原”四个层次对论坛进行了总结,认为一个学科体系的构建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
圆桌分享第三场:数字治理前沿
圆桌分享第三场由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教授主持,议题为“数字治理前沿”。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为切入点,指出公共管理研究需要关注基础理论和体系建设。首先,要重视数据的权属问题,要合理公开数据、利用数据,发挥数据的价值,用数据来服务治理。其次,要注重数字治理的机理,构建数据体系,强化对数据治理的理解和判断。最后,数字治理要关注技术的嵌入问题,数字治理要嵌入到政府的组织功能当中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结合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应用实践,剖析了当前乡村数字治理的问题与现状。一是村一级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意识不足。二是数字治理的区域差异非常大。三是数据生产与数据利用的之间存在矛盾,数据“只产不用”问题突出。四是技术接入的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问题严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以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例,强调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看技术在治理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越往基层,数字化转型的任务越多,因此,数字化转型要跟服务对象和需求匹配。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要“软硬结合”,只有将软件技术和硬件应用更好的结合,才能更好地从容应对传统的城市病问题和城市的应急突发事件。重庆大学亚洲bet356体育院长刘炳胜教授从跨学科视角出发,指出公共管理要跟信息化相结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公共管理实践,服务于公共管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一是要搭建信息科学和公共管理之间的桥梁,二是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融入信息技术的通识知识。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方盛举教授从数字知识生产的角度论述了数字时代公共管理数字治理知识的两种类型,数字治理的显性知识和数字治理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公共管理者生产和创造公共管理的数字治理知识。隐性知识是人们对数字技术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应用。其中的核心是人的数字能力。亚洲bet356体育范逢春教授从数字治理的异化问题带来了对数字技术的冷思考。数字治理虽然给政府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有效的途径,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风险和陷阱。包括数字鸿沟、信息官僚主义、数字形式主义、算法控制等等,这些都统称为是数字治理的异化现象。因此,要通过制定好的规则,寻求基于技术治理的善治局面。杨开峰教授作了论坛总结,认为作为学者,要对我们的社会现实和实践抱有一种警惕的态度,要有底线思维,有风险意识,保持警惕感尤为重要。
圆桌分享第四场:公共治理制度的效能优化
圆桌论坛四由西南财经大学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义教授主持,议题为“公共治理制度的效能优化”。台湾铭传大学章光明教授将公共治理制度的效能以“木桶理论”进行形象比喻,指出治理效能提升要强化木桶各个“板块”之间的密度,并分别从政府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和公民的角度来定位各自在公共治理中的角色,通过整合这三种力量,找到最佳的合作模式来进行治理效能优化。华中农业大学亚洲bet356体育张安录教授认为,效能的好坏和制度本身有关,谈及效能优化时,首先需要从结果来反思制度本身,反思制度环节,从制度环节再看制度的设计,再看制度的效果。其次,制度的优化要有成本观念,要考虑制度运行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执行成本。最后,需要从制度和制度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效能优化,不能从只从制度本身的一个方面去考虑。华东师范大学亚洲bet356体育院长孟溦教授从科研和科技管理的视角分析,指出当前科技治理中的制度建设和效能优化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科技创新可能面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在科技创新的结构体系中,需要从制度设计的层面来进行规范。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张贤明教授从责任政治的视角来诠释和理解制度效能优化问题。他认为效能的提升和优化需要科学合理的权责体系设计,一是以能定责,根据组织和人的能力来确定责任;二是以责赋权,保持责与权的一致。三是不能过度关注制度层面的程序性要求,而忽视治理的结果和价值,只有当行动者的行动是负责任的时候,制度效能才能得到提升和优化。兰州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何文盛教授指出,效能优化的过程中,要建构包括中央政府、各级政府在内的政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效能优化需要考虑所秉持的价值取向、目标原则、过程逻辑、模式选择、路径确定等内容。在中国公共治理的语境下,效能优化应该凸显负责任的管理、绿色管理和可持续的管理。亚洲bet356体育蒲晓红教授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农村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不够突出。蒲晓红教授还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制度设计等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化问题提出了期望。最后,林义教授对论坛进行了总结,指出对制度效能提升和优化的思考以及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职责的反思,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记录人:支广东